新闻资讯

NEWS & INFORMATION

海关总署:前4个月我国进出口同比增长7.9%
发布时间:2022-05-11

 

 

5月9日,据海关总署统计,今年前4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12.58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7.9%。其中,出口6.97万亿元,增长10.3%;进口5.61万亿元,增长5%;贸易顺差1.36万亿元,增加39.2%。

01
我4个月各类进出口数据
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比重提升。前4个月,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8.01万亿元,增长11.2%,占我外贸总值的63.6%,比去年同期提升1.9个百分点。其中,出口4.41万亿元,增长15%;进口3.6万亿元,增长6.8%。同期,加工贸易进出口2.64万亿元,增长2.5%,占21%,下滑1.1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65万亿元,增长2%;进口9918.1亿元,增长3.4%。此外,我国以保税物流方式进出口1.51万亿元,增长7.6%。其中,出口5589亿元,增长13.5%;进口9528.3亿元,增长4.3%。
 
对东盟、欧盟、美国和韩国等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增长。

前4个月,东盟为我第一大贸易伙伴,我与东盟贸易总值为1.84万亿元,增长7.2%,占我外贸总值的14.6%。其中,对东盟出口1.03万亿元,增长8.7%;自东盟进口8089.9亿元,增长5.3%;对东盟贸易顺差2234.2亿元,增加23.2%。欧盟为我第二大贸易伙伴,与欧盟贸易总值为1.73万亿元,增长6.8%,占13.8%。
 
其中,对欧盟出口1.14万亿元,增长17%;自欧盟进口5960.4亿元,下降8.3%;对欧盟贸易顺差5428亿元,增加67.8%。美国为我第三大贸易伙伴,中美贸易总值为1.56万亿元,增长8.7%,占12.4%。
 
其中,对美国出口1.18万亿元,增长12.6%;自美国进口3871.9亿元,下降1.7%;对美贸易顺差7900.5亿元,增加21.2%。韩国为我第四大贸易伙伴,中韩贸易总值为7649.2亿元,增长8.4%,占6.1%。
 
其中,对韩国出口3206.8亿元,增长12.4%;自韩国进口4442.4亿元,增长5.7%;对韩贸易逆差1235.6亿元,减少8.4%。同期,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计进出口3.97万亿元,增长15.4%。其中,出口2.2万亿元,增长12.9%;进口1.77万亿元,增长18.6%。
 

 

民营企业进出口快速增长、比重提升。前4个月,民营企业进出口6.1万亿元,增长11%,占我外贸总值的48.5%,比去年同期提升1.4个百分点。其中,出口4.07万亿元,增长15.4%,占出口总值的58.4%;进口2.03万亿元,增长3.2%,占进口总值的36.1%。同期,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4.42万亿元,增长2.2%,占我外贸总值的35.1%。其中,出口2.36万亿元,增长4.6%;进口2.06万亿元,下降0.5%。国有企业进出口2.04万亿元,增长14.1%,占我外贸总值的16.3%。其中,出口5321.3亿元,增长3.5%;进口1.51万亿元,增长18.4%。
 
机电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均增长。前4个月,我国出口机电产品4.04万亿元,增长6.7%,占出口总值的57.9%。其中,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5088.8亿元,增长3.9%;手机2924.8亿元,增长0.1%。同期,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1.21万亿元,增长9.2%,占17.3%。其中,纺织品3108.8亿元,增长8.9%;服装及衣着附件2993.9亿元,增长4%;塑料制品2101.9亿元,增长12.6%。出口农产品1907.4亿元,增长18.7%。
 
铁矿砂进口量价齐跌,原油、煤炭、天然气和大豆等进口量减价扬。前4个月,我国进口铁矿砂3.54亿吨,减少7.1%,进口均价每吨752元,下跌29.5%。同期,进口原油1.71亿吨,减少4.8%,进口均价每吨4323.6元,上涨54.3%;煤7540.6万吨,减少16.2%,进口均价每吨1004.6元,上涨109.1%;天然气3586.6万吨,减少8.9%,进口均价每吨3842元,上涨72.1%;大豆2836万吨,减少0.8%,进口均价每吨3979.7元,上涨22.7%;初级形状的塑料1029.5万吨,减少15.1%,进口均价每吨1.21万元,上涨13.3%;成品油797.5万吨,减少0.8%,进口均价每吨5001.9元,上涨36.2%;钢材417.4万吨,减少14.7%,进口均价每吨9598.9元,上涨26.1%。此外,进口未锻轧铜及铜材193.9万吨,增加0.9%,进口均价每吨6.48万元,上涨15.1%。
 
02
专家意见:稳外贸信号明确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我国外贸主要面临三方面挑战:一是全球疫情反复,对我国防疫精准效率提出高要求,需要加强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物流链的稳定性;二是海外需求趋缓,由于海外疫情反复、地缘冲突、高通胀压力与海外刺激政策转向,拖累全球需求复苏前景趋缓;三是能源商品市场波动,供应瓶颈等对我国部分行业企业继续构成压力。

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表示,当前我国外贸发展的环境更趋严峻复杂,下一步将打通堵点难点,保障外贸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重点保障外贸货物运输高效畅通;帮助企业用好线上线下多种渠道获取更多订单;进一步加大对外贸企业尤其是中小微外贸企业信贷支持力度;加快壮大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制定全国版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培育服务贸易新增长点。

 

 

 

5月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确定推动外贸保稳提质的措施,助力稳经济稳产业链供应链,其中两次提及关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贸易的支持,要求着力保订单和稳定重点行业、劳动密集型行业进出口;支持加工贸易稳定发展,将中西部和东北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纳入国家鼓励产业目录。

 

对此,白明表示,国常会提出对劳动密集型行业提供支持,主要为了稳市场主体保就业。此外,综合要素成本、区域特点等多方面因素,我国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劳动密集型行业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将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纳入国家鼓励产业目录,将对地方经济发展产生积极作用。

商务部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研究院院长李鸣涛表示,跨境电商领域聚集了大量的中小微企业,本次国常会有针对性地部署安排了一些措施,都是为了解决目前国内跨境电商企业面临的现实困难。李鸣涛指出,长期以来跨境电商出口商品存在“出得去”但“退不回”和“退回了”却“卖不掉”的问题,增加了跨境电商出口企业运营成本。国内部分综试区针对这一问题已经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创新实践,这些成果经验按照本次国常会的要求会在进一步优化后在全国进行推广成为普适性的利好政策。

 

“优化广交会等平台服务,加强与跨境电商联动互促,有利于促进传统贸易与跨境电商的深度融合。”李鸣涛表示,广交会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举办方式,这本身就是一种跨境电商的应用场景,同时加强与跨境电商联动也有助于扩大广交会平台的流量和客源,丰富广交会平台的服务内容,跨境电商企业也可以连接广交会的优质客源和丰富的产品,进而实现相互促进协同发展。

 

结合海关总署今天发布的数据及各位专家的意见,我国前4个月外贸基本符合预期。虽然外贸稳增长面临诸多挑战和困难,但中国的超大市场依旧备受全球关注,国内外贸纾困助企政策效果也持续发挥着作用,预计5月外贸出口有望改善。4月疫情影响属于短期冲击,随着国内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各地协同并出台有针对性政策措施,畅通交通物流与产业链供应链,加快复工复产,外贸有望实现稳增长。